瑞特学糖

LASTEST NEWS

瑞特学糖 生活小贴士 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吃对了才能控好糖!
瑞特学糖详情页顶部背景
瑞特学糖详情页顶部logo
瑞特学糖详情页logo

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吃对了才能控好糖!

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饮食问题一直是糖友及其家属比较关心的话题,一不留心血糖就飙升了。糖友虽然不能随心随意吃喝,但也并非完全不能享受美食。到底该怎么吃呢?今天为糖友整理出饮食的六大误区,帮助大家学会建康饮食方法。


误区一:不吃主食

不少糖友认为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为了控糖刻意不吃主食,这种做法很错误。

主食摄入过低,机体会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热,进一步造成三大营养素代谢紊乱,甚至产生酮症酸中毒长期过度节食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危害健康。

✓ 正确做法:

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不建议糖友完全不吃主食,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宜为45%-60%。粗细搭配利于控糖,建议选择全谷物、杂豆类食物,每餐不宜超过一个拳头大小

误区二: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糖,然而只吃粗粮,不吃细粮亦不可取。首先,粗粮和细粮的含糖量并没有多大差异,面粉75%,大米74%,小米74%,玉米76%。

其次,粗粮虽好,但如果吃太多,会影响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尤其对老年糖友不太友好,长期这样吃也增加胃肠负担。

✓ 正确做法:

主食应该粗细搭配粗粮占三分之一即可。

误区三:过多吃肉

肉类富含蛋白质,几乎不含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慢,对血糖影响小,但大量进食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肉类食物往往富含脂肪,大量食用容易导致能量超标,也会增加血脂异常概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过多摄入蛋白质类食物会造成体内含氮废物过多,加重肾脏负担。

✓ 正确做法:

肾功能正常的糖友,推荐蛋白质的热量占每日总热量的15%-20%,每餐不超过一个巴掌大小的量,并保证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一半以上。

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并保证优质蛋白的量,主要以瘦肉、鱼、奶为主,有利于保护肾脏,豆制品有助于降血脂,可适当替代动物蛋白质。

误区四:不敢吃甜水果

许多糖友认为,水果很甜,是控制血糖的大敌,所以不敢吃。

水果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果糖,果糖的血糖生成指数低,加之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因此,对于血糖控制尚可的糖友来说,水果是可以吃的。

✓ 正确做法:

吃水果要掌握时间和量。一般在两次正餐之间或睡前吃比较好,每天摄入量在200克以内,进食水果后须扣除相应的主食量,比如吃200克橘子或苹果应减少25克主食。另外,尽量选择含糖量低,血糖生成指数低的水果。

误区五:吃多了就加药

有些糖友试图通过增加降糖药来抵消多吃的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实际上,过多的热量摄入会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久而久之,导致胰岛功能下降甚至衰竭,使降糖药物疗效丧失,即使胰岛素用量不断增加,血糖仍难以控制。

此外,口服药物用量越大对肝肾功能的损害越大,胰岛素用量越大体重增加的风险也越高。

✓ 正确做法:

糖友必须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控糖效果

糖友的饮食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调整饮食结构,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并达到平稳控糖、降低血糖波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

误区六:不含糖的食品可以多吃

有的糖友认为,坚果类(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不含糖,所以可以当作消遣食品,随时随地拿来品一品。实际上,这些坚果类食物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含有油脂。

30粒花生等于一匙油。一个人每天吃3匙油,其脂肪的摄入量就差不多了。大量花生、瓜子、杏仁的摄入,不仅使热量大为增加,而且使血脂升高。一部分血脂可通过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也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还有一些所谓的“无糖”食品,其实只不过是不含蔗糖而已,但这些食品本身大多是淀粉做成的,与米饭、馒头一样,摄入过量同样会升高血糖。

还有部分“无糖”食品是由荞麦、燕麦等粮食做成的,尽管这些食物升糖相对较慢,但其最终也会转换成葡萄糖,食用过多同样会使血糖升高。

✓ 正确做法:

糖友每日吃坚果的量应控制在30-50克,零食加餐可选择开心果、扁桃仁等坚果。无糖食品也应计算入每日总热量的范围。

基本上糖友注意饮食原则就是:可能快速提升血糖的,以及糖分含量高或者淀粉、脂肪含量高的食品要少吃,他们都很容易转化为葡萄糖,影响血糖的稳定性。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日常按时监测血糖与良好的生活习惯,血糖完全可以控制好,跟正常一样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