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特学糖
LASTEST NEWS



家用血糖仪准吗?如何与医院的静脉血生化检测结果做对比?
糖尿病患者与控糖人士都知道,日常按时监测血糖是每位糖友的必备功课。除了在医院定期检测静脉血糖以外,还会在家自己用血糖仪每日量测空腹、餐前餐后的血糖,在家量测轻松方便,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血糖情况。但是关于日常测血糖,糖友还存在一些疑惑,今天就来详细说一说血糖监测的几个常见问题。
问题1:家用血糖仪准吗?如何与医院的静脉血生化检测结果做对比?
糖友控糖需要依据血糖测量结果调整日常饮食与运动、甚至用药量。血糖值的波动情况也是医生评判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成效的重要参考,想要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血糖数据量测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很多糖友会拿自己在家用的血糖仪检测的数值和医院的生化检测数值进行对比,如果数据不一致,就会认为自己的血糖仪不准。但是,家用血糖仪与医院的数值对比是有前提条件的,正确的对比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到家用血糖仪的准确性如何。
错误的比较方式:如果医院也用小型家用血糖仪测血糖,那么把家用血糖仪和医院的血糖仪测得的数进行比较是不对的,因为不同型号的血糖仪之间,本身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互相对比没有意义。
正确的比较方式:目前,医院抽静脉血测生化得到的血糖值被认为是标准值,血糖仪到底准不准,要跟生化值比较才能得出结果。血生化测的是血浆血糖,血糖仪测的是全血血糖,一般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比静脉血浆略低,而在空腹状态下,两者差别不大,因此,建议对比空腹血糖值。
在医院抽静脉血前先扎手指的指尖血用家用血糖仪测血糖,然后再立即抽静脉血。这样既可避免因疼痛刺激,造成末梢血糖应激性增高,又保证了两种方式的血糖检测时间上的一致。
因为人体血糖是波动的,因此,即使是同一时间点,测出来的血糖值也并不一样,只要两者的差异在允许的±15%范围内,就说明自己的血糖仪是准确的。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指出:
当血糖浓度<5.5mmol/L,与医院静脉抽血检查值之间差异应在±0.83mmol/L范围内;
当血糖仪测定值≥5.5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差异应在±15%范围内。
比如:您的血糖仪测出来数值是7mmol/L,那么同一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得的血糖值在6.0~8.1mmol/L
问题2:空腹血糖达标,就说明病情控制不错吗?
糖尿病患者要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医生会根据血糖监测数据来评判患者病情控制情况,这也是进行药物调整的依据,因此,血糖数据准确性非常重要。
严控血糖可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但是不少糖友只测空腹血糖,一旦达标就放松警惕,占比时间更多的餐后血糖被抛之脑后。
随着人们进食,血糖会上升,随之机体也会分泌胰岛素来降糖,最终让血糖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全天24小时,处于餐后的时间占了大约三分之二。而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相关性更强,因此,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对血管造成的危害持续时间更长,危害也会更大。
只有空腹和餐后血糖都管理好了,才能说明血糖控制得好。
问题3:什么时间测才算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
空腹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的基础分泌功能,有的糖友把早餐前的血糖当做空腹血糖,这并不准确。
空腹血糖是指头一天晚上10点以后不再吃东西,正常睡眠后,第二天清晨未进食时的血糖水平(相当于至少8h没有能量摄入)。如果睡前加餐,那么清晨起来,空腹时间不达到8h,测的早餐前血糖不见得算空腹血糖。
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有助于及时发现餐后血糖异常的情况。
餐后2小时血糖一定要从吃第一口饭算起,有的人从吃完饭开始算2小时,是不对的。
问题4: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就足够了吗?
有的人仅关注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这是不够的,血糖在24小时内是波动的,只测2个点的血糖无法反映全天的血糖情况。如果血糖波动较大,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建议关注多点血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中给出的综合控制目标中既有空腹目标值,也有非空腹的目标值。如果你最近要去复诊,建议测三餐前(空腹)、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还要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加测餐前血糖:不同的食物升糖水平不同,我们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时,建议同时测一下餐前血糖,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血糖变化,通过积累,你可以发现那些不适合自己吃,会明显升高血糖的食物。
运动前后要测血糖:糖友规律运动有助于控糖,但是运动要防低血糖。建议运动前测一下血糖,当血糖<5.5mmol/L时,需要补充15克碳水化合物再运动。另外,运动后也应该测血糖,这样能搞清楚运动的降糖效果,同时,运动强度过大时,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在做不熟悉的运动时,建议测一测运动前后的血糖。
空腹血糖高加测睡前/凌晨3点血糖:引起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原因,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如果糖友睡前血糖偏高,这势必影响到空腹血糖,这时重点调整头一天晚上的血糖情况。如果睡前血糖不高,监测到凌晨3点的低血糖,空腹高血糖很可能是低血糖反弹形成的,这时应该减少头一天的药量或者增加进食。
问题5 :测了糖化血红蛋白,还要在家测血糖吗?
有时候,医生会要求糖尿病患者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个指标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控制平均水平,抽静脉血就可以测定,几乎不受干扰,任意时间都可以测。因此,有的患者觉得三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就够了,在家再监测血糖纯属多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医生查看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时,都会把日常血糖监测值和HbA1c值结合起来看。HbA1c反映的是血糖的平均水平,一般情况下,要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而当日常血糖波动很大(忽高忽低)时,平均之后得到的HbA1c值和控制平稳的患者数值相当,单看HbA1c就掩盖了血糖控制不佳的事实。
来评判患者病情控制情况,这也是进行药物调整的依据,因此,血糖数据准确性非常重要。
问题6:学会使用血糖管理APP,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有很多糖友养成了监测血糖的习惯,但是却没有很科学的记录自己的控糖日志,因此在给医生看血糖数据时,因缺少周期性科学记录,而对诊疗判断帮助并不太大。
血糖受很多因素影响,我们提供给医生的资料越详细,越有助于医生判断实际情况,分析血糖异常或控制不佳的原因。通过蓝牙血糖仪的传输功能,不但可以记录每个时间点的血糖值,还可以清楚的记录当下的饮食、运动、用药量等等情况;有些APP或小程序还可以记录患者7天、14天、30天、90天血糖平均值,甚至还可以与医院进行绑定进入照护区,医生可在医院远程查看出院患者血糖数据、及时掌握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在线提出随访建议。患者可按照医生所述进行科学控糖,实现更有效的远程照护。